參加本次培訓的領導有:
遼寧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正處級調研員—— 張向東
遼寧省殯葬協會會長—— 周游
撫順市民政局副局長—— 趙興倫
遼寧孝子部落生命文化學院院長——
吳帝伯
本次培訓班由撫順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王學振主持,并做了殯葬法律法規解讀。共有來自撫順市各區的殯葬從業者近300人參與。
撫順市民政局趙興倫副局長在大會上做開班動員:
舉辦《撫順市殯儀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能力水平評價培訓班》,是在我市殯葬陋習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重要時間節點,為規范殯葬服務市場秩序,切實提升殯葬服務質量,滿足群眾規范文明的殯儀服務需求,以適應我市文明殯葬市場管理的需要。
培養一支具有時代特征、群眾認同、人文深厚的殯葬從業人員隊伍,是推進殯葬禮俗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順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盼的客觀需要。
趙局長強調,任何組織、任何行業的具體價值規范都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為前提,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做一個文明“ 殯葬人
趙局長提出,做一個文明殯葬人,需做到:1、得體的儀容儀表;2、良好的心態;3、過硬的專業度;4、豐厚的文化底蘊;5、充滿正能量的價值觀。
遼寧省殯葬協會周游會長做開班致辭:
2008年清明節作為國家法定假日以后,社會從文化角度開始對殯葬行業有了較多的關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民生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殯葬作為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民生屬性和民生價值逐步凸顯,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
周會長指出,目前殯葬亂象突出表現在“用地、環境、價格、市場、監管”五個方面,存在著談殯說暴、市場混亂、唯利是圖等主要問題。殯葬行業的主基調為:公益、綠色、人本、文明、規范。
周會長提出,改變殯葬亂象的關鍵詞是:區域規范,品質提升;節地生態,綠色發展。圍繞這一方向,近年來,遼寧省殯葬協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是與孝子部落生命文化學院合作,創建了《遼寧省生命文化訓練營》,舉辦了11期培訓班。完善形成了涵蓋整個殯葬服務的13項服務內容,培養了理論和實操的授課師資,編輯了培訓教材。
二是與遼寧省標準化研究院合作,建立了《殯葬服務機構星級劃分與評定》、《殯儀服務從業人員能力劃分與評定》團體標準。
三是接受遼寧省盤錦市、撫順市民政局委托,開展了體制內外殯儀服務從業人員的能力水平培訓和評價工作,評定合格的殯葬策劃師、殯葬禮儀師、殯儀服務員,在當地民政部門的網站和手機APP上公示,并實施有效監管。
開班儀式過后,首先由來自沈陽市回龍崗殯儀服務中心的白楊老師,為學員帶來了《遺體保存、告別服務》技術主題培訓:
1、遺體保存的流程、方式、防腐技術。
2、遺體告別的基本內容、標準告別服務、個性化告別服務。
白楊老師就以上兩大內容,做了詳盡的圖文解說,讓參加培訓的學員獲益匪淺。 孝子部落生命文化學院的劉福龍導師為大家帶來了《殯葬文化傳承創新講堂》的主題培訓:劉福龍老師主要就“公益、綠色、人本、文明、規范”中的“文明”做了詳細分享。他說:文明的殯葬行為。既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要摒棄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還要與時俱進。要認識到推行文明殯葬的艱巨性,不回避許多地方群眾治喪活動被不法道士、風水先生以及“一條龍”綁架的現實,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居民不堪治喪重負,頭上懸著舊俗、人情、輿論三把劍。
關于“文明”,分成六個板塊進行講解,分別是:殯葬文化、先生文化、先生之道、先生之能、先生之禮、傳承文化。
劉福龍老師就以上六大內容,深入淺出的闡述了殯葬從業人應提升的職業道德素養,國家提倡復興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更應該從自身做起,弘揚孝道文化,同時破除封建迷信,他的分享贏得了現場學員的陣陣掌聲。
孝子部落生命文化學院推出適合區域殯葬行業發展的禮儀服務推廣、互聯網+殯葬創新模式和顧問咨詢,推進綠色生態殯葬建設和區域行業規范,提升服務品質,為體制內外殯葬服務機構和企業提供實操性便捷、落地性簡單的殯業創新服務體系----眾創共享服務平臺。
并根據國家殯儀服務標準結合遼寧省殯葬協會團體標準及市場發展需求推出十三項殯葬服務標準培訓、訓練等相關課程:
《策劃服務系統實訓班》
殯儀策劃服務、臨終關懷服務、殯儀接待服務、用品銷售服務、文書寫作服務。
《殯儀服務系統實訓班》包含:
遺體穿衣服務、遺體保存服務、家庭祭祀服務、遺體火化服務、遺體告別服務、骨灰寄存服務。
《安葬服務系統實訓班》包含:
安葬策劃服務、追思安葬服務、盡孝祭祀服務、用品銷售服務。